GDP增速从负6.8%到正3.2% 意味着什么?

添加时间:2020/8/5 14:25:35

从负6.8%到正3.2%,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数据令人振奋。增速转正不仅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更为下半年继续复苏、逐季向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季度强劲反弹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那么,3.2%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716日的发布会上说。

知名经济学者管清友表示,二季度GDP增速超过了市场预期,此前不少机构研判二季度大概率能实现2%3%之间的正增长。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认为,亮眼成绩单的取得,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举措。曾在一季度受到最大冲击的第二产业,在二季度出现强劲反弹。二、三产业增长的修复带动了上半年中国居民收入降幅明显收窄。

3.2%也让原本对经济增长心存疑虑的人们看到了继续稳步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希望。

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刘爱华说,很多指标在3月份以来都出现了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这种运行态势表明,总体上疫情冲击可控,而且中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强。

令人欣喜的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高技术产业早已开始发力。仅在5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疫情期间还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形成新的增长点。

直面困难,保持定力

当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休戚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较4月份报告进一步下调1.9个百分点,透露出并不乐观的预期。

同时,从整个上半年来看,GDP增速同比依然下降1.6%。上半年,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更为严峻的是,疫情形势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面临较大的输入性压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分析认为,下半年经济复苏动力能否持续,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国内疫情的可控程度;二是疫情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冲击的程度和长度;三是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在他看来,鉴于全球市场萎缩,未来总需求的重心仍在国内。

相信随着中国抗疫成果逐渐显现,三、四季度经济恢复会更加步入正轨。管清友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处在复苏通道,GDP增速有望逐季抬升,生产端修复好于需求端。在需求端中,基建投资是相对确定的增长支撑,新基建更是备受期待。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启动一轮基建,关键在,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例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基建。

总之,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还需保持定力,持续在六稳”“六保上下功夫,守住民生底线,着力化解风险,不断创新突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