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掀起建线热潮,2021年全国拟建水泥熟料项目58个

添加时间:2022/1/4 10:29:01

据统计,截至目前,2021年全国共投产了21条熟料生产线,总计熟料年产能近3200万吨(以310天计)。此外,今年公示的全国拟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为58个。

新陈代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能置换作为水泥企业“鸟枪换大炮”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大多数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的首选。在统计项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今年所公示的水泥行业拟建熟料项目总体呈现出两大特点:公示时间集中,大型化绿色化。

产能置换项目集中于上半年

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各地工信部门公示和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共有46个,而2021年公布的全国拟建熟料项目共58个,其中47个为7月底前所公示。与2020年相比,今年公布的拟建项目不仅多而且集中在上半年。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新政的出台和“两高”项目的管控。

产能置换新政

7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修订后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修订稿》)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产能置换比例演变

此次《修订稿》提高了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泥项目由1.5:1调整至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由1.25:1调整至1.5:1。并且,加大了低效产能压减力度,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类的水泥产能以及跨省置换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一律不低于2:1。产能置换比例提高的情况下,水泥企业若新建项目则不得不寻求更多熟料产能指标以满足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水泥企业提前完成产能置换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去年年底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中曾提到的“对现有企业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后实施的不扩大产能、关小上大、优化布局、提升装备水平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按1:1的比例。”也成为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掀起生产线建设热潮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上述提到的58个拟建熟料生产线中,17个为产能置换比例1:1的技改迁建、异地搬迁等项目。

“两高”项目管控严格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频频要求全面梳理排查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严厉打击“两高”企业各类违法行为。不少地方由于“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的情况被点名,甚至于有部分熟料项目被叫停。

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 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还有10 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发改委文件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 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

此外,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已有地方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将碳评纳入环评,严控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如果说上半年不少水泥企业为了赶产能置换政策的末班车,使得公示的拟建熟料项目空前集中;那下半年严峻的“两高”项目管控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想要上车的水泥企业望而却步。

熟料项目绿色化大型化

有关水泥产能置换的行业政策从最早推出至今已有6年。2015年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建成雏形;2018年水泥产能置换进入高峰期,数量大增;如今,水泥产能置换项目不仅数量多且规模更大、更绿色化。

据观察,2021年公布的58个全国拟建熟料项目中,只有三个项目生产线规模小于4000t/d,其中一个位于西藏,一个为特种水泥。其余五十多个项目均大于或等于4000t/d,最大规模的熟料项目为万吨线。此外,绿色建材产业园作为今年时兴的热词不得不提。这些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不仅包含了水泥熟料还有机制砂、装配式建筑、干混砂浆、混凝土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产品。据中国水泥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止到发稿以下34个建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在水泥行业区域产能过剩情况日益凸显,行业内市场竞争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产业链延伸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紧紧围绕水泥行业,积极向商品混凝土、砂石骨料、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拓展,努力转向以水泥为主,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从而巩固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具有先进管理水平、掌握先进生产工艺、装备的水泥企业来说,进入砂石骨料、混凝土、装配式行业等不仅是企业价值链整合的共赢模式还更有利于推进水泥、混凝土、砂石骨料、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有机结合,联动发展,进而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